一、一定要到殘疾人中間去
我國約有8500萬名殘疾人,超過總人口的6%。其中,重度殘疾人有2500多萬名。我到中國殘聯工作13年了,每年都去基層調研,特別是要去貧困地區調研、去貧困殘疾人家里調研。農村和貧困地區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僅憑文字報告是難以想象的,每次去殘疾人家里,我都到他們的炕邊,握住他們的手說說貼心的話,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我會掀開家里的鍋,看看吃的什么,也會嘗嘗他們的干糧。深入調研才能看到真實情況,才能體驗殘疾人的困境,才能在提案中反映殘疾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在基層看到一些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狀況令人揪心,有的人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條件,甚至連個人衛生都無法料理;有的沒有親人照料,長期面臨吃飯難、出行難、就醫難問題;有的甚至終年困在一間屋里、一張床上,連曬曬太陽都成了奢望。這樣的家庭承受著遠遠超過一般家庭的經濟壓力、照護壓力和精神壓力,為了照料殘疾人,許多家庭成員不能外出工作,導致家庭進一步陷入貧困?!罢湛匆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成為許多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社會化托養服務是他們最現實、最迫切的需求。
2008年以來,我多次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呼吁關注重度殘疾人托養問題,由政府和社會組織建立托養機構,接收無人照料和缺乏照料的重度殘疾人,給予照料護理以及康復和醫療的幫助。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殘疾人的生活質量,也解放了殘疾人家庭的勞動力,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實現可持續的幸福生活。關于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的提案也在長期的思考中逐漸成形。
二、一定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一些地方開始開展殘疾人托養服務,加強托養服務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全國共有托養服務機構8400多個,比2012年增長了近一倍。2018年2月,我到河南省駐馬店市調研期間,專門去當地鄉、村殘疾人托養中心了解重度殘疾人托養情況。那里的縣、鄉、村利用鄉村衛生院(室)等房屋資源,建立了100多個不同規模的托養中心,設置了醫療康復室,配備了多功能護理床、康復器具、輪椅等。每個鄉級托養中心能入住30名殘疾人,村級托養中心能入住10人,明確規定托養對象必須是本地建檔立卡貧困戶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并培訓殘疾人家屬作為護工護理殘疾人,同時解決了殘疾人照護和貧困殘疾人家庭收入問題,為當地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助力,實現了“托養一人,解脫一家,脫貧一戶,溫暖一方”。與此同時,各地也探索出一些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的好做法、好經驗。比如重慶奉節開展貧困失能人員集中供養,四川樂山實施“集中供養+居家救助”,山東聊城推行“鄰里互助護理”等模式,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將會越高,是貧中之貧、艱中之艱?;馓厥庳毨后w難題是打好脫貧攻堅戰面臨的最為突出的挑戰?!?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對地方通過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的典型經驗進行總結和因地制宜地推廣,也已具備了一定的現實基礎。經過充分調研,2019年3月,我作為第一提案人,邀請35位全國政協委員作為聯名提案人,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出了《關于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的提案》,并作了題為《加快發展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的口頭大會發言,建議民政部等部門在地方實踐的基礎上,盡快建立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制度,一是要在政策出臺和實施過程中,更加精準對接殘疾人需求,合理確定托養服務形式;二是希望財政部門繼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通過將托養服務納入財政預算,夯實托養服務保障;三是應充分利用農村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集體閑置資源等設施,通過政府補貼、購買服務、設置公益性崗位等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托養服務;四是將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納入年度考核內容,科學制定分工,開展績效評估,接受社會監督。
三、提案成效逐步顯現
《關于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的提案》提出后,全國政協交由民政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殘聯共同辦理。承辦單位高度重視這件提案,與我進行了溝通,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進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9年5月,民政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原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殘聯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脫貧攻堅中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整合資源,因地制宜,為16歲以上有需求的、不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貧困和低保家庭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開展社會化照料護理和托養服務。同年8月,5部門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作出專項部署,要求各地把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工作,作為殘疾人精準脫貧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建立民政和殘聯牽頭、相關部門協作、社會力量支持、殘疾人及其家庭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合力推動政策落實。此后,各地開展了積極探索,河南省財政、民政、殘聯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河南省財政支持農村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從省級層面確立了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的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重慶將包括殘疾人在內的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工程列入全市15件民生實事予以推進;新疆通過建設幸福大院和殘疾人事業保障中心,有效解決了一部分貧困重度殘疾人的托養照護問題。河北滄州和衡水、河南南陽、廣西北海等地,都在重度殘疾人照護方面形成了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的良好經驗和自己創造的模式。
2019年8月,中國殘聯、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部門共同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當年發布的《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服務規范》。這是我國殘疾人服務領域的首個國家標準,殘疾人托養服務自此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
2019年11月,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河南駐馬店的重度殘疾人托養模式作為中國脫貧攻堅進程中社會保障兜底的典型經驗向國際社會進行展示,并入選“全球減貧案例”,彰顯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和中國人權保障的重大成就。
四、殘疾人的安危冷暖永遠在心上
2020年1月,我再次去駐馬店調研殘疾人托養服務情況,看望牽掛的殘疾人兄弟姐妹,對于提案提出的殘疾人問題持續關注。通過回訪調研,觀察提案辦理落實情況,發現可能存在的阻礙與困難,持續推動問題的解決,我們的工作才能避免“雨過地皮濕”的形式主義,為殘疾人提供不斷的關愛與支持。春節前夕,我在殘疾人托養中心與殘疾人、醫護人員和義工代表進行交談,觀看了殘疾人排演的文藝節目,和大家一塊兒包餃子??吹酵叙B中心的殘疾人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我非常高興。相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殘疾人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但是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較大、殘疾人相對貧困的問題仍將長期存在;怎樣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解決好托養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
2021年7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殘疾人托養和照護服務”;2021年8月,《“十四五”陽光家園計劃——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出臺,中央財政將在“十四五”期間每年投入3億元,繼續支持和引導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發展,不斷擴大殘疾人托養服務覆蓋面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覆蓋面。一張新的藍圖正在我們的面前打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要繼續做8500萬名殘疾兄弟姐妹的貼心人,積極為他們代言,和大家一起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描繪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全國政協新時代提案工作叢書《怎樣提好政協提案——新時代提案者提出提案經驗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