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最后5年,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為使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與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相適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精神,特制定實施《中國殘疾人事業“九五”計劃綱要(1996年—2000年)》。
一、“八五”計劃綱要執行情況
《中國殘疾人事業“八五”計劃綱要(1991年—1995年)》實施5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關心下,經各方面共同努力,超額完成了各項任務指標,殘疾人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一)為殘疾人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各項業務全面拓展,確立了殘疾人事業的基本格局;政府建立殘疾人工作協調機構,有關部門各司其職,殘疾人聯合會集“代表.服務.管理”三種職能于一體,形成了新型的事業管理體制;初步形成法律體系,奠定了殘疾人事業的法律基礎;黨和國家把殘疾人事業提到人權保障、人類解放的高度,為認識和解決殘疾人問題提供了理論指南;多種形式的助殘活動改善了社會環境;廣泛開展自強活動,增強了殘疾人的參與意識和奮斗精神。
(二)給殘疾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殘疾人自身素質提高,參與機會增多,參與范圍擴大,生活狀況改善。
康 復 107萬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3.9萬低視力殘疾者提高了視力、近6萬聾兒開口說話、36萬兒麻后遺癥患者經矯治手術改善了功能、10萬智殘兒童增強了認知和自理能力、45萬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綜合防治,共使208萬人不同程度地康復;為殘疾人提供70多萬件特殊用品和輔助用具,為4290萬新婚育齡婦女、孕婦、嬰幼兒服用了碘油丸,使更多的人受益。
教 育 特教學校增加559所、達到1379所,特教班增加3859個、達到6148個,大量殘疾兒童少年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視力、聽力言語、智力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均由20%提高到近60%;殘疾人職業培訓機構達到445個,多渠道開辦中短期培訓班,使105萬殘疾人得到職業培訓;報考大中專院校達到國家規定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錄取率由不足50%提高到92%;改革了現行盲文,統一規范了“中國手語”。
就 業 初步建立了殘疾人就業服務網絡,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邁出了開拓性的一步,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了具體比例,141個市、533個縣全面實施;國家延續對福利企業的優惠政策,穩定了93萬殘疾人在其中就業;近百萬殘疾人個體從業;為農村殘疾人生產勞動提供了綜合服務。殘疾人就業率由60%提高到70%。
扶 貧 國家設立康復扶貧專項貸款,在505個縣用于扶助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這一新舉措使200萬殘疾人脫貧;一些地區開始設立專項補助款,保障特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文化生活 殘疾人文化生活日趨活躍;舉辦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殘疾人藝術團成功地出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展示了才華和能力,受到普遍贊揚;數十萬殘疾人參加了各種類型的運動會,殘疾人運動員在奧運會和“遠南”運動會上頑強拼搏,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法制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以下簡稱殘疾人保障法)納入全民“二五”普法規劃,得到廣泛宣傳,維護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意識增強;國務院發布了《殘疾人教育條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實施辦法,70%的縣制定了扶助殘疾人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連續3年檢查地方執行殘疾人保障法的情況;司法部門和法律服務機構主動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服務。
社會環境 公共傳播媒介積極反映殘疾人生活,報道殘疾人事業;廣播、電視普遍開辦殘疾人專題節目,配制手語、字幕;“遠南”運動會的成功舉辦和殘疾人運動員的100多場報告,在全社會激起強烈反響,增進了理解,喚起了愛心,形成了強勁的“遠南沖擊波”;“熱愛祖國、自強不息”巡回報告演出團在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報告演出上百場,高度的愛國主義熱忱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億萬人心中產生強烈共鳴;中國殘聯和有關部門組織干部深入基層,走遍全國1975個縣(市),殘疾人事業更加深入人心;通過開展“全國助殘日”、“建家做友”、“紅領巾助殘”、“青年志愿者行動”助殘蔚然成風;部分大中城市主要道路和重要公共建筑實施無障礙設計規范,為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方便;國家表彰助殘先進和自強模范,殘疾人更加自強不息,社會更加理解、關心殘疾人。